时间: 2025-04-29 09:0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09:13
“地塌天荒”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地面塌陷,天空荒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灾难性的变化或极端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或社会秩序的巨大变动。
在文学作品中,“地塌天荒”常用来描绘战争、自然灾害或社会动荡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种极端的情况或变化。在专业领域,如地质学或环境科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实际的地质灾害或环境破坏。
同义词在描述灾难或巨大变化时具有相似的语境,但“地塌天荒”更强调环境的荒芜和破坏的彻底性。反义词则描述和平、稳定和繁荣的状态。
“地塌天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深刻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用以描述任何形式的极端破坏或变化。
在文化中,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常常被视为天意或命运的体现,因此“地塌天荒”这个成语也带有一定的宿命论色彩。它反映了人对灾难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灾难后的荒凉景象,以及重建家园的艰辛。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灾难和变化的看法和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地震后亲眼目睹了城市的废墟,那种地塌天荒的景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地塌天荒后,星辰依旧闪烁,人间却已换了模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废墟的景象,天空灰暗,地面裂开。听觉上,可能是风声呼啸,或是重建时的机械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world turned upside down”,用来形容极端的变化或混乱的状态。
“地塌天荒”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灾难和变化的恐惧与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极端的破坏和变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喜时节和风甘雨,怒时节地塌天荒。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塌】
因凹陷而倒塌。
【引证】
《广雅》-塌,堕也。 、 吴士玉《玉带生歌奉和漫堂先生》-天崩地塌壮士死。 、 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忽忆雨时秋井塌。
【组词】
塌岸、 房子塌了;倒塌、 塌翼
精神委顿 。
【引证】
陈琳《讨曹操檄文》-皆垂头塌翼,莫所凭恃。
【组词】
塌拉、 塌飒、 塌趿、 塌然、 塌塌撒撒、 塌翼、 塌飒
3.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4. 【荒】 ——“饥荒”(jīhuang):指经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