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1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14:11
“地大物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土地广阔,物产丰富。它形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疆域辽阔,资源丰富。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赞美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如在古代诗词中描述大唐盛世时可能会用到。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某个地方的资源丰富,如“这个地方真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同义词:物产丰富、资源丰富、疆域辽阔 反义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疆域狭小
“地大物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国家的描述,强调土地的广阔和物产的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描述国家,也可以用来描述地区或城市。
在文化中,“地大物博”常常与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土地和资源的重视,以及对国家繁荣的向往。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宏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在旅行中,我曾到一个地大物博的地区,那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广阔的草原或森林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交响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st and rich”,但“地大物博”更强调的是土地和物产的双重丰富。
“地大物博”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地理和资源的特征,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思维。
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又因江南~,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4.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