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3:22
“殊涂同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同的途径或方法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或结果。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多样性和灵活性,即尽管方法各异,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在文学作品中,“殊涂同致”常用来描述人物或**虽然采取不同的路径,但最终达到相同的目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工程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殊涂同致”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殊涂同归,其致一也。”后来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保留了其原始的意义和用法。
在**传统文化中,“殊涂同致”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强调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和和谐。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鼓励创新和包容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团队合作、创新和多样性的价值。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思维。
在项目管理中,我经常使用“殊涂同致”来鼓励团队成员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项目目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殊涂同致,万象归一,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展示不同路径最终汇聚成一条大道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旋律多样但和谐统一的乐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也传达了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概念。
“殊涂同致”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提供了指导思想。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重视多样性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
取类而信,如江海之润下;~,若鬼神之福谦。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涂】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