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4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0:31
灰质(Gray matter)是指大脑和脊髓中的一种组织,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神经细胞体(神经元)和未髓鞘化的轴突。灰质主要负责处理信息,包括感觉、**和高级脑功能如思考和决策。
灰质一词源于拉丁语“materia grisea”,直接翻译为“灰色的物质”。这个词在19世纪被引入到英语中,用于描述大脑中颜色较深的区域,这些区域因含有大量神经细胞体而呈现灰色。
在现代社会,灰质常被用来象征智力或认知能力,与个人的学*、记忆和问题解决能力相关联。在教育和心理学领域,灰质的概念被广泛用于解释和研究人类认知功能。
灰质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科学、精确和复杂性。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大脑奥秘的好奇和对智力活动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灰质的概念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学*能力或解决问题的技巧,如在教育或职业环境中评价某人的表现。
在诗歌中,灰质可以被用来象征智慧的源泉:
在灰质的海洋中, 思想的波涛翻涌不息, 每一神经元, 编织着智慧的网。
在不同语言中,灰质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和科学意义是普遍一致的。例如,在德语中,灰质被称为“Graue Substanz”。
灰质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语言和文化中扮演着象征智力和认知能力的角色。了解灰质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功能和人类认知的复杂性。
1.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