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9 20:3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9 20:31:10
“水斗”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含义:
“水斗”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水”和“斗”两个字组成,其中“斗”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容器之意,如“斗”(一种量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斗”逐渐固定为指代盛水容器的词汇。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水斗”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反映了人们对水的依赖和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种工具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情境下仍可见其身影。
“水斗”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勤劳的农民形象,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怀旧、平静和满足。
在现代生活中,“水斗”可能不常见,但在某些传统节日或活动中,如端午节赛龙舟时,仍可能使用类似的水斗来泼水庆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水斗轻摇,汲取着清澈的希望,每一滴水珠,都是大地的恩赐。”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一位农民手持水斗,从井中缓缓提起一桶清澈的水,水珠滴落的声音在宁静的早晨格外清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但其基本功能——盛水和搬运水——是普遍的。
“水斗”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实用工具的含义,还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文化传承。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1.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2.
【斗】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引证】
《说文》。按,争也。-鬥,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鬥之形。 、 《古考经说》-二士对戟为鬥。 、 《说文》。按,相接之意。-鬥,遇也。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投身大敌,与之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