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6:38
“平安纸”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遗嘱,尤其是在香港和澳门地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平安的纸”,但实际上它是指个人在生前制定的,用于规定其死后财产分配的法律文件。
在法律专业领域,“平安纸”是一个常用的术语,特别是在讨论遗产规划和继承法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指代遗嘱,尤其是在非正式的对话中。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会被用来象征死亡、遗产或家庭纷争。
同义词:遗嘱、遗言、遗书 反义词:无(因为遗嘱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文件,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平安纸”这个词源于粤语,特别是在香港和澳门地区被广泛使用。它的使用反映了这些地区独特的法律文化和语言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已经成为了指代遗嘱的常用词汇。
在香港和澳门,由于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遗嘱的制定和执行有着特定的社会和法律背景。平安纸的使用反映了这些地区对于遗产规划和继承法的重视。
提到“平安纸”,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死亡、家庭纷争、财产分配等较为沉重的话题。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深思,因为它触及了人生的终极问题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在个人生活中,平安纸可能是一个不太愉快但必要的话题。例如,家庭成员可能会在讨论遗产规划时提到这个词,或者在处理亲人的后事时需要了解相关法律程序。
在诗歌中,可以将“平安纸”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生命的脆弱和遗产的重要性:
在平安纸上,我书写我的愿望,
如同在生命的边缘,留下最后的痕迹。
视觉上,平安纸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正式的、带有法律印章的文件。听觉上,提到这个词可能会让人想起严肃的对话或法律讲座的声音。
在英语中,遗嘱通常被称为“will”。不同文化对于遗嘱的称呼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即个人对其死后财产的分配意愿。
“平安纸”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反映了特定地区的法律文化和语言习惯。它不仅仅是一个法律术语,也触及了人们对于生命、遗产和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理解相关法律和社会文化背景至关重要。
1.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2.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3.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