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7:25
焦灼:形容心情非常焦虑、急切,感到不安和烦躁。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焦急而灼热”,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紧张状态。
焦灼一词源自汉语,由“焦”和“灼”两个字组成。其中,“焦”意为烧焦,引申为心情的烦乱;“灼”意为烧灼,引申为内心的热切。两个字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安和紧张。
在**文化中,焦灼常常与压力和竞争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可能导致焦灼情绪的产生,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等。
焦灼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紧张、不安和烦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热锅上的蚂蚁、内心的火焰等形象。
在高考前夕,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灼,每一分钟都像是在煎熬。这种情绪让我难以集中注意力,但也激发了我更加努力学*的决心。
诗歌: 焦灼的心,如烈火燃烧, 在寂静的夜,无声地咆哮。 每一秒,都是煎熬, 期待黎明,带来希望的光芒。
在英语中,焦灼可以对应为“agitated”或“anxiou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内心的不安和紧张。
焦灼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绘出内心的不安和紧张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生动地传达情感和状态。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焦灼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意识到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灼】
(形声。从火,勺声。本义:烧,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灼,炙也。 、 《诗·节南山》笺-皆忧心如火灼烂之矣。 、 《史记·龟策传》-征丝灼之。 、 《淮南子·泛论》-不可灼也。 、 《楚辞》-唐虞点灼而毁议。 、 《书·洛诰》-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
【组词】
灼艾、 灼臂落发、 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