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7:00
“大璞不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大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虽然本质良好,但尚未经过加工和完善,因此不够完美或成熟。
在文学作品中,“大璞不完”常用来形容人物或事物的原始状态,强调其潜力和未开发的可能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较少使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艺术、工艺或教育中,它可能会被用来讨论材料或学生的潜力。
“大璞不完”源自**古代对玉石的认知和加工过程。在古代,玉石被视为珍贵的材料,其加工过程象征着从原始状态到完美成品的转变。这个成语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和工艺过程。
在**文化中,玉石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纯洁、高贵和永恒。因此,“大璞不完”不仅描述了物质的未完成状态,也隐含了对未来成就的期待和信心。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感觉,因为它暗示着潜力和未来的可能性。它让人联想到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更高境界。
在教育领域,我经常使用“大璞不完”来形容那些有潜力但尚未完全展现才华的学生。这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相信自己的潜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大璞不完,蕴藏着无尽的光芒,等待着匠人的巧手,将其雕琢成传世的珍宝。”
想象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其粗糙的表面和内部的翠绿色彩,给人一种原始而神秘的感觉。这种视觉形象可以与自然界的宁静和深邃相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aw diamond”或“rough gem”,都用来形容有潜力但尚未开发的事物。
“大璞不完”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物质的未完成状态,也象征着潜力和未来的可能性。它在文学和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以及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更高境界。
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璞】
(形声。从玉,菐(pú)声。本义: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
天真,淳朴。
【引证】
郑观应《盛世危言》-夫质者朴也,有崇尚太璞之意。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完】
(形声。从宀(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完,全也。 、 《荀子·劝学》-巢非不完也。 、 《荀子·议兵》-完全富足而趋赵。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 、 《三国志·华佗传》-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 、 《战国策·秦策一》-不如伐蜀之完也。 、 贾谊《治安策》-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 、 宋·苏洵《六国论》-不能独完。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无一完者。
【组词】
完计、 完完、 完充、 完锐、 完块、 完篇、 完丽、 完垒、 完名、 完书、 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