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5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58:36
词汇“楼护唇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看,“楼护”可能指的是在楼上保护或守护,“唇舌”则通常指代言语或辩论。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在某种高处或重要场合进行的言语保护或辩论。
由于“楼护唇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但从字面意思推测,它可能指的是在高处或重要场合进行的言语保护或辩论。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被用来形容某人在重要场合或高处进行的激烈辩论或言语保护。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示例句子可能需要创造性解释:
同义词:高谈阔论、言辞激烈 反义词:沉默寡言、言简意赅
由于“楼护唇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该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在重要场合或高处进行的言语保护或辩论,强调言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该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庄严和正式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重要场合进行的激烈辩论或言语保护。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政治辩论或重要演讲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楼护唇舌”用来形容某人在重要场合或高处进行的激烈辩论或言语保护,增加文学作品的深度和丰富性。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或重要场合,以坚定的姿态进行言语保护或辩论,带来一种庄严和正式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楼护唇舌”虽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指的是在重要场合或高处进行的言语保护或辩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1.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楼,重屋也。 、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组词】
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 楼观、 楼外楼、 楼角、 楼舍
2.
【护】
(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吾欲护汝。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从我杀贼护家室。 、
【组词】
护队、 护藏、 护梁、 护镜
3.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