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5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50:06
木质茎:这个词汇指的是植物中由木质部组成的茎,木质部主要由木质化的细胞构成,提供了强度和支撑力。木质茎通常出现在多年生木本植物中,如树木和某些灌木,它们能够生长得非常高大,因为木质部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支持。
在文学中,木质茎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或持久性,如在描述古老树木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植物学或园艺时。在专业领域,如植物学或林业,木质茎是一个基础术语,用于描述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特性。
同义词:木本茎、木质部、木质干 反义词:草质茎(指由草本植物的柔软茎)
“木质茎”这个词汇源自拉丁语“lignum”(木头)和“caulis”(茎),反映了其植物学上的起源。随着植物学的发展,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中。
在许多文化中,木质茎象征着生命力和持久性。例如,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松树因其坚韧的木质茎而被视为长寿和坚韧的象征。
木质茎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稳定和力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欣赏。
在园艺活动中,了解植物的木质茎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在特定的环境中,以确保它们能够健康成长。
在诗歌中,可以将木质茎比喻为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
像那古老的橡树, 木质茎坚不可摧, 历经风霜,依旧挺立。
想象一片森林,高大的树木有着坚实的木质茎,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自然的声音,如鸟鸣和溪流声。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woody stem”或西班牙语中的“tallo leñoso”,都指代类似的植物结构,反映了跨文化对自然界相似现象的认知。
木质茎作为一个植物学术语,不仅在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化和文学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质】
(形声。从贝,斦(zhì)声。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质,以物相赘也。 、 《战国策·赵策》-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 《后汉书·班超传》-遂纳子为质。 、 清·方苞《狱中杂记》-犹质其首。
【组词】
质库、 质作、 质鬻、 质录、 质卖、 质债、 质当、 质肆
3.
【茎】
(形声。从艸,巠声。本义:植物的主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茎,枝柱也。谓众枝之主。 、 《广雅》。按,字从艸,艸曰茎,木日干。散文则草木枝亦皆曰茎。-茎,本也。 、 《荀子·劝学》-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
【组词】
块茎;根茎;球茎;鳞茎;地上茎;地下茎;茎立、 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