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33
词汇“慨息”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误拼或打字错误。根据上下文,它可能是“慨叹”或“叹息”的变体。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将假设“慨息”是“慨叹”的误写,并基于“慨叹”进行分析。
慨叹:指因感慨而叹息,表达内心的深沉情感,通常是对某种情况或事物的无奈、悲伤或感慨。
“慨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慨”表示感慨,“叹”表示叹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慨叹常与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相关,如诗词中的感慨人生、世事无常等主题。
慨叹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深沉和忧郁的,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人生的无奈和时间的无情。
在个人生活中,慨叹可能出现在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或是对当前困境的无奈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岁月如梭,慨叹时光匆匆,
往事如烟,心中无限惆怅。
慨叹可能让人联想到老照片、古建筑或是悠扬的古琴音乐,这些都能唤起人们对过往的深沉感慨。
在英语中,“sigh”或“lament”可以表达类似的情感,但它们更多强调的是叹息的动作或悲伤的情感,而不像“慨叹”那样包含深刻的感慨。
通过对“慨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丰富内涵和情感表达。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慨】
(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组词】
愤慨;慨切、 慨爽、 慨慷
2.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