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7:16
“受难”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遭受苦难、痛苦或不幸的经历。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在身体、心理或精神上所经历的痛苦和折磨。
在文学中,“受难”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如《圣经》中的耶稣受难。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遭遇不幸或困难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它可能指代病患或心理障碍患者的痛苦经历。
同义词:苦难、折磨、煎熬、痛苦 反义词:享福、安逸、幸福、快乐
同义词中,“苦难”强调长时间的痛苦经历,“折磨”侧重于外界施加的痛苦,“煎熬”则强调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受难”相反的积极状态。
“受难”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语境,如描述耶稣的受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涵盖了更广泛的痛苦和不幸经历。
在**教文化中,“受难”特别指代耶稣在*上的苦难,是仪式和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常用来描述历史上的重大灾难或个人遭遇的不幸。
“受难”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痛苦和牺牲。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受难者的同情和理解,也可能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在疾病中受难,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健康,并对那些在逆境中坚持的人充满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受难”:
在风雨中受难,
心灵如破旧的帆,
每一次呼吸,
都是对命运的抗争。
视觉上,“受难”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压抑的画面,如阴云密布的天空或荒凉的废墟。听觉上,它可能与低沉的音乐或哀伤的旋律相关联。
在英语中,“受难”可以对应为“suffer”或“suffering”,在不同文化中,对受难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苦难的共同认知。
“受难”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痛苦的经历,也反映了人类对苦难的共同体验和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经历。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