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41:03
“女尸”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女性的尸体,即已经死亡的女性身体。这个词汇在医学、法医学、犯罪学以及文学等领域中都有其特定的用途。
在不同的语境下,“女尸”的使用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同义词在表达上可能更加委婉,而反义词则强调生命的存在。
“女尸”这个词汇的词源相对直接,由“女”和“尸”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尸”字原本指的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后来演变为指尸体。随着语言的发展,“女尸”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词汇,用于指代女性的尸体。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女尸”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在一些文化中,提及尸体可能会被视为不吉利或不敬,而在其他文化中,这可能是一个更为中性的描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女尸”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恐惧、悲伤或不安的情感反应。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死亡、暴力或未解之谜。
由于这个词汇的敏感性,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直接涉及。然而,在观看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或阅读相关书籍时,可能会频繁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女尸”这个词汇融入到悬疑小说或诗歌中,以增强作品的氛围和情感深度。
由于这个词汇的敏感性,不建议使用具体的图片或视频来探讨其视觉和听觉联想。在文学或艺术作品中,可以通过描述性的文字来引发读者的联想。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对于尸体的描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可能会有更加委婉的表达方式来避免直接提及尸体。
“女尸”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情感色彩的词汇。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影响,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在实际使用中,应考虑到其可能引起的情感反应,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1.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
2.
【尸】
(象形。小篆字形,屍像卧着的人形。本义: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凭几曰卧。-尸,神像也。象卧之形。 、 《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 、 《仪礼·士虞礼》。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异姓,不使贱者。”-祝延尸。 、 《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 、 《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