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1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18:16
文藻: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文章的辞藻,即文章中的修饰性语言,包括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用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文藻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文章的藻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所有修饰性语言的范畴。
在**传统文化中,文藻被视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诗词和散文创作中,文藻的运用被认为是作者才华的体现。
文藻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优雅和精致。它让我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书香四溢,笔墨纸砚,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
在我的写作中,我常常会思考如何恰当地运用文藻,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例如,在描述一个场景时,我会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
诗歌:
春风拂过柳梢头,
文藻如画笔下流。
诗行间,情意浓,
字字珠玑,句句悠。
视觉联想:文藻让我想到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笔触流畅,结构严谨。 听觉联想:文藻的运用如同音乐中的装饰音,为文章增添了旋律和节奏。
在英语中,与文藻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hetoric或ornamentation,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的是修辞技巧和装饰性,而不像文藻那样强调文学性和艺术性。
文藻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文藻的运用对于提升写作水平至关重要。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藻】
(形声。从艸,澡声。本义: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同本义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
【引证】
《诗·鲁颂·泮水》-薄采其藻。 、 《左传·隐公三年》。注:“聚藻也。”-蘋蘩蕰藻之菜。 、 《诗·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组词】
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