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1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14:56
手到病除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触到病人,病就立即消除。基本含义是指医术高明,能够迅速治愈疾病,或者比喻解决问题迅速而有效。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医者的医术高超,如:“老中医的手法真是手到病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 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形容任何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手到病除。” 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医学领域,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治疗效果的迅速和显著。
同义词:药到病除、立竿见影 反义词:无济于事、杯水车薪
同义词“药到病除”强调药物的疗效迅速,而“立竿见影”则更广泛地用于形容任何迅速见效的情况。反义词“无济于事”和“杯水车薪”则表示效果甚微或不足以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医术高超的描述。在古代,医术被视为一种神秘而高超的技艺,因此“手到病除”这样的成语应运而生,用以形容医术的神奇和高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术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和尊重。因此,“手到病除”这样的成语在社会中广泛流传,成为对医术高超的一种赞美。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快速解决问题和恢复健康的正面形象。它鼓励人们追求高效和卓越。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技术高超的修理工,他修理家电的速度和效果真是手到病除,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病即除,医者手到病除时。”
想象一位老中医在诊脉,然后迅速开出药方,病人的面容从痛苦转为轻松,这样的场景给人以视觉上的治愈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iracle cure”或“instant relief”,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迅速治愈或缓解的意思。
“手到病除”这个成语不仅在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广泛用于形容任何迅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它体现了人们对高效和卓越的追求,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成语。
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不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我家相公惯能驱逐邪祟,降妖捉怪,~。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到】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到,至也。 、 《诗·大雅·韩奕》-靡国不到。 、 《战国策·齐策》-虽隆薛之城到于天。 、 《水经注·江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李斯《谏逐客书》-功施到今。 、 宋·王安石《伤仲永》-复到舅家。
【组词】
到时、 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
3.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
4.
【除】
(形声。从阜,余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本义:宫殿的台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阶级如山石之高下,故从阜。-除,殿阶也。 、 《汉书·王莽传》-自前殿南下椒除。 、 张衡《东京赋》-登自东除。 、 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除绿,草色入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