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5:53
同义词:指的是在某种程度上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汇。同义词的存在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得人们在交流时可以根据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汇来传达意思。
同义词的概念在语言学中一直存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词汇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原本的同义词变得不再完全相同。例如,“cool”在英语中原本指温度低,现在也用来形容时尚或酷炫。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同义词的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可能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此人们可能会选择更委婉的同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同义词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到表达的情感色彩。例如,“果断”和“武断”在意义上相近,但前者带有正面评价,后者则带有负面评价。
在写作时,我常常会查找同义词词典来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汇,这样可以使我的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诗歌中,同义词的巧妙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和美感。例如:
春风拂面,温暖如你的笑容;
夏日炎炎,热情似你的眼眸。
同义词可以激发视觉和听觉联想。例如,听到“宁静”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平静的湖面或轻柔的风声。
在不同的语言中,同义词的对应关系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beautiful”和“pretty”都可以形容美丽,但在用法上有所区别,而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更细致的区分。
同义词是语言多样性的体现,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还反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文化背景。在学习和使用同义词时,我们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3.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