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3:17
为时过早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时间上提前了,还没有到合适的时机”。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行动或决定的时间点上,由于时间尚早,因此可能不够成熟或不合适。
“为时过早”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其结构和意义相对稳定。"为时"指的是时间,"过早"则是提前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这个表达时机不成熟的词汇。
在文化中,强调“时机”和“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时过早”这个词汇反映了人对于行动时机的重视,以及对过早行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的警惕。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谨慎和保守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需要更多时间来思考和准备的情况。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多次使用“为时过早”来提醒自己在做出重大决定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信息。例如,在考虑换工作时,我会提醒自己不要急于做决定,因为可能为时过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露未晞,花开为时过早,等待阳光,成熟在每个晨曦。”
视觉上,“为时过早”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景象,一切都还在沉睡中,不适合行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清晨的宁静,提醒我们时间尚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emature”或“too early”,它们在意义上与“为时过早”相似,但在使用和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
“为时过早”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并表达时机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注重在行动前的思考和准备,避免因过早行动而可能带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现在下结论,恐怕为时过早。
现在下结论~。
1.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3.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4.
【早】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写法象“十”,指皮开裂,或东西破裂。“早”即天将破晓,太阳冲破黑暗而裂开涌出之意。本义:早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早,晨也。 、 《诗·召南·小星》疏-晨初为早。 、 《老子》-是谓老服。 、 唐·韩愈《原毁》-早夜以思。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早暮咈吾耳。 、 《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
【组词】
清早、 明早、 早出晚归、 起早贪黑;早天、 早角、 早朝、 早膳、 早霞、 早堂、 大清早
1. 【为时】 大清早
2. 【为时过早的前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