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8:24
燔肉(fán rò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烤肉”或“烧烤的肉”。在古代文献中,燔肉通常指的是用火烤制的肉,是一种烹饪方式。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燔肉常被用来描述祭祀或宴会的场景,如《诗经》中有“燔之炙之”的描述,意指烤制祭品。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燔肉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烤肉”或“烧烤”。
专业领域:在烹饪或食品科学领域,燔肉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烹饪技术,即通过直接火烤来烹饪肉类。
同义词:烤肉、烧烤、炙肉
反义词:生肉、煮肉、蒸肉
词源:燔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燔”字意为焚烧或烤制,“肉”即指肉类。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燔肉一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现代汉语中更常用“烤肉”或“烧烤”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燔肉常与祭祀活动相关,是一种重要的和文化仪式。在现代社会,燔肉更多地与休闲活动如野餐、烧烤聚会相关联。
燔肉一词可能唤起人们对传统、历史和文化的联想,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户外活动、家庭聚会和美食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燔肉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参加户外烧烤活动,可能会用到相关的烹饪技巧和术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光点点,燔肉香飘,家人围坐,共享天伦之乐。”
视觉联想:想象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篝火熊熊,人们围坐四周,烤架上的肉片滋滋作响。
听觉联想:听到木柴燃烧的噼啪声,肉片在烤架上翻动的声音,以及人们的欢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烤肉或烧烤都是普遍的烹饪方式,但具体的词汇和*俗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arbecue”或“grill”。
燔肉一词虽然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了解古代生活和祭祀俗的一个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燔】
(形声。从火,番声。本义:焚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燔,爇也。从火,番声。与焚略同。 、 《列子·黄帝》-藉芿燔林。 、 《汉书·东方朔传》。注:“焚烧也。”-燔之于四通之衢。 、 《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 、 《庄子·盗跖》-抱木而燔死。 、 《史记·平津侯生父传》-燔其茏城。 、 《汉书·宣帝纪》-人民饥饿,相燔烧以求食。 、 《汉书·儒林传》-燔诗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组词】
燔燎、 燔石、 燔刑、 燔燃、 燔销
2.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