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0:06
搢绅先生(jìn shēn xiān shēng)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官员的装束,即插笏于绅带之间。基本含义是指古代的高级官员或士大夫。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有地位、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搢绅先生常用来形容那些举止文雅、学识渊博的士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一些正式或古风的场合,仍有人会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具体指代某一类历史人物。
同义词:士大夫、儒士、学者、贤士 反义词:平民、百姓、庶人、草民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搢绅先生更强调地位和修养,而士大夫和儒士更侧重于学识和儒家文化背景。
搢绅先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服制度。古代官员上朝时,会将笏(一种记事板)插在绅带(一种宽大的腰带)之间,因此搢绅**成为官员的代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演变为指代有地位和学识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搢绅先生**代表了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行端正,是社会道德和文化的维护者。这个词汇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知识和品德的高度重视。
搢绅先生这个词汇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的风雅和学识,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古典文学研讨会上听到一位教授被称为搢绅先生,这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个词汇所蕴含的尊敬和敬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搢绅先生,风雅之士,
笔下生花,墨香四溢。
想象一位穿着古代官服的学者,手持笏板,举止优雅,这样的形象会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印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琴声或读书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entleman”或“scholar”,它们也代表了有教养和学识的人,但具体的服饰和文化背景不同。
搢绅先生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的社会阶层,也体现了对知识和品德的尊重。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不高,但它仍然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值得我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加以理解和运用。
1.
【搢】
(形声。从手,晉声。本义:插)。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搢,插也。 、 《仪礼·乡射礼》-搢三而挟一个。 、 《礼记·乐记》-裨冕搢笏。 、 《淮南子·齐俗》-无皮弁搢笏之服。
【组词】
搢笏、 搢扑、 搢版
2.
【绅】
(形声。从糸(mì),申声。本义: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绅,大带也。 、 《广雅》。按,大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绅,带也。 、 《礼记·玉藻》-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 《白虎通》-衣裳所以必有绅带者,示敬谨自约整也。 、 《礼记·内则》。注:“大带所以自绅约也。”-端哔绅。 、 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
【组词】
绅笏、 绅带、 绅緌、 绅冕
3.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4.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