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8:55
词汇“方略策”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方”、“略”和“策”。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方略策”字面意思是指策略、计划或谋略。其中,“方”可以指方法、方向,“略”指简略的计划或策略,“策”则指具体的计策或策略。综合来看,“方略策”指的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或策略。
“方略策”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方”、“略”和“策”在古代汉语中都有各自的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些词汇逐渐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策略的复合词。
在**传统文化中,“方略策”常与智慧、谋略相关联,如《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商业策略、政治策略等领域。
“方略策”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的感觉,常与智慧、策略家等正面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个人生活中,制定学*计划或职业规划时,可以使用“方略策”来描述自己的计划和策略。
在诗歌中,可以将“方略策”融入描述智者的诗句中,如:“智者谋方略策,风云变幻中立不败之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军事指挥官在地图前制定战略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史诗般的背景音乐,增强“方略策”带来的宏大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rategy”或“plan”,但“方略策”更强调策略的深思熟虑和精心设计。
“方略策”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词汇,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传统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略】
(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略,经略土地也。 、 《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
3.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