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0:28
“亦且”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亦”表示“也”或“同样”,“且”表示“而且”或“并且”。结合起来,“亦且”通常用来表示“不仅这样,而且还有”或“同样地,而且”,强调两个或多个事物或情况的并存或叠加。
“亦且”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亦”字最早见于甲骨文,而“且”字则有更早的象形文字起源。在古代文献中,“亦且”常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文本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亦且”的使用体现了对事物多面性的认识和表达,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全面性。在现代社会,随着语言的简化和口语化,“亦且”的使用逐渐减少。
“亦且”给人一种正式和严谨的感觉,常用于需要精确表达的场合。它能够增强语句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给人以深思熟虑的印象。
在学术写作中,我经常使用“亦且”来连接两个相关的观点,使文章更加严谨和有逻辑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亦且”来增强意境的层次感:
春风拂面,亦且温柔,
花开满园,亦且绚烂。
想象一幅画面,春风拂面,花开满园,这样的场景可以与“亦且”带来的多重美好感受相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only...but also...”,用于表达同样的多重性。
“亦且”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和学术写作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帮助我们精确地表达复杂的多重关系,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俗作腋-亦,人之臂亦也。 、 《广雅》-胳谓之腋。 、 《埤苍》-腋在肘后。
也;也是。
【引证】
《战国策·魏策》-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组词】
亦许、 亦然
2.
【且】
用在句末,相当于“啊”。
【引证】
《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