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7:03
峙立(zhì l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高耸而立”,通常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物或其他物体高高地矗立着,给人一种庄严、稳固的感觉。
峙立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如山峰、岩石等,表达其雄伟、不可动摇的特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或雕塑时,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建筑学中,峙立可以用来描述地貌特征或建筑结构。
同义词:矗立、耸立、屹立
反义词:倒塌、崩塌
峙立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峙”字古汉语中意为“高耸”,“立”字意为“直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峙立逐渐固定为一个形容高耸、稳固的词汇。
在文化中,峙立**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历史意义或象征意义的物体,如长城、故宫等,这些物体不仅在物理上高耸稳固,也在文化和精神上具有重要地位。
峙立这个词给人一种庄严、稳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坚定不移、历史悠久的形象。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信心。
在旅行中,我曾见过一座古老的灯塔峙立在海岸边,它不仅为航海者指引方向,也成为了那片海岸的标志性景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峙立:
海风中,灯塔峙立,
岁月无声,见证潮起潮落。
光芒穿透夜幕,
指引迷航的船只,归途。
峙立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高耸的山峰、古老的城堡或庄严的纪念碑。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山峰的声音或钟楼钟声的回响。
在英语中,峙立可以对应词汇如“stand tall”或“loom”,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有所不同。
峙立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体的高耸和稳固,也传递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峙立可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峙】
(形声。从山,寺声。本义:稳固地、高高地立起)。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五山始峙而不动。 、 曹操《步出夏门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组词】
峙立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