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0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03:02
庄客: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在农村或庄园中为地主或庄园主工作的佃农或雇工。他们通常租种地主的土地,以劳力或部分收成作为租金。
在文学作品中,“庄客”常被用来描绘封建社会的农村生活和阶级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农业或社会结构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农业经济学或历史学,庄客的概念用于分析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和劳动力分配。
同义词:佃农、雇工、农奴 反义词:地主、庄园主、自由农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的不同,而反义词则代表了庄客所依附的阶级。
“庄客”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庄”指的是庄园或农村,“客”则有客人或外来者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用来指代在庄园中工作的农民。
在**封建社会中,庄客是社会底层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通常较为艰苦。这个词汇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
提到“庄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辛勤劳动、贫困和封建压迫。这个词汇可能唤起对过去社会不平等和农民苦难的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接触到历史小说或参观农村博物馆,可能会遇到“庄客”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封建社会结构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庄客”来描绘一幅田园劳作的画面,如:“晨曦微露,庄客的锄头在田间起舞,一滴滴汗水映照着希望的曙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庄客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背景可能是金黄的麦田和古老的农舍。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锄头敲击土地的声音和远处牛铃的响动。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如欧洲的“serf”(农奴)或日本的“そろばん”(庄园农民),都反映了不同地区封建社会的相似结构。
“庄客”这个词汇不仅是历史和农业经济学的术语,也是理解封建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历史脉络和社会变迁。
1.
【庄】
(会意兼形声。从艸,从壮,壮亦声。本义:草大)。
同本义。
【引证】
《六书正伪》-莊,草芽之壮也。 、 《唐韵》-莊,草盛貌。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汉明帝名莊,汉世多以严字为之。《左传》、《楚莊王国》、《莊子》、《论语》、《卞莊子》,古今人表皆作严,此字从草,壮声,许不著说解,其义失传。
2.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