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1:42
勤王:字面意思是指忠诚地为君王效力,特别是在君王遇到危机时挺身而出,保卫君王和国家。在古代**,这个词通常指臣子在君王受到叛乱或外敌威胁时,主动出兵救援。
文学语境:在古典文学中,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中,“勤王”常用来描述忠诚的臣子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勤王”较少直接使用,但其含义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传达,如“支持领导”、“保卫国家”。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和政治学领域,“勤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研究古代**的政治忠诚和权力结构。
同义词:护驾、救驾、忠君 反义词:叛逆、篡位、谋反
“勤王”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左传》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忠诚地保卫君王和国家。
在**传统文化中,“勤王”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忠诚和责任感。在古代社会,勤王的行为被视为臣子的最高荣誉,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手段。
“勤王”一词给人以忠诚、勇敢和责任感的联想。它代表了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形象,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忠诚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勤王”的概念可以延伸到对领导或组织的忠诚和支持。例如,在工作中,积极支持领导的决策,为组织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诗歌中,可以将“勤王”融入到对忠诚和勇气的赞美中:
忠诚如山,勤王之志,
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护国安邦,英勇无畏,
千古传颂,忠臣之名。
结合古代战争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勤王”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增强对勤王行为的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忠诚行为也有相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loyalty”和“defend the king”,但“勤王”这一特定表达在**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勤王”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的政治忠诚,也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使用的机会减少,但其传达的忠诚和责任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学和理解“勤王”,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其应用的场景。
1.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
2.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