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37:32
器重:指对某人或某物的才能、品质或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和重视。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上级对下属、长辈对晚辈或社会对个人的高度认可。
“器重”一词源于汉语,其中“器”原指器具,引申为才能、品质,“重”则表示重视。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器重之士”的说法,意指才能出众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器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尊贤使能”理念,即重视和提拔有才能的人。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器重”一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被认可、被尊重的感觉。它激励人们努力提升自己,以获得他人的器重。
在职场中,如果能够得到领导的器重,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这种认可可以极大地提升个人的职业满足感和动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器重”融入对人才的赞美: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器重之士,方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英语中,“器重”可以对应为“highly regard”或“value highly”,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对某人或某物的高度评价和重视。
“器重”是一个充满正面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个人才能和品质的认可,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器重”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传递出尊重和认可的情感。
1.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