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5:35
词汇“器贡”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器贡”这个词汇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器”通常指器具、工具或才能,而“贡”则有贡献、奉献的意思。结合起来,“器贡”可能指的是某种器具或才能的贡献或奉献。
由于“器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类似“器贡于国”这样的表达,意指某人或某物对国家的贡献。
由于“器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古代文献中的特定表达演变而来,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未广泛使用。
在古代**,器具和才能的贡献被视为对国家和社会的重大贡献。因此,“器贡”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但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常见。
“器贡”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可能与古代的礼仪和贡献有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现代生活中,“器贡”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遇到。例如,在研究古代工艺或历史文献时,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器贡”融入到描述古代工匠或现代专业人士的贡献中,例如:
由于“器贡”与古代工艺和贡献有关,可以联想到古代工匠的工具、工艺品或古代文献中的描述。视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的器具和工艺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文献的诵读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器贡”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contribution”或“offering”。
“器贡”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器具和才能贡献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并在特定语境中恰当地使用。
1.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
2.
【贡】
(形声。从贝,工声。本义: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贡,献功也。 、 《释言》-贡,上也。 、 《广雅》-贡,献也。 、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 、 《周礼·大司徒》。注:“贡地所生,谓九谷。”-以令地贡。 、 《周礼·小司徒》。注:“谓九谷三泽之材也。”-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 《考工记·匠人》注-贡者,自治其所受田,贡其税谷。 、 《聊斋志异·促织》-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组词】
贡奉、 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