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5:29
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居住的人数(人/平方公里)来表示。这个概念用于衡量一个地区的人口集中程度,是城市规划、资源分配、环境管理等领域的重要参考指标。
“人口密度”一词源于对人口统计学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个概念在19世纪末开始被广泛使用。它结合了“人口”和“密度”两个词,前者指人的数量,后者指物质的密集程度。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口密度可能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例如,在一些发展**家,高人口密度可能与贫困和资源紧张相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高人口密度则可能与经济活力和城市化水平相关。
提到人口密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拥挤、压力、机会或挑战。对于一些人来说,高人口密度可能意味着更多的社交机会和便利设施,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生活压力和环境问题。
在个人生活中,人口密度可能会影响居住选择、通勤时间和生活方式。例如,选择居住在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可能意味着更安静的生活环境和更长的通勤时间。
在诗歌中,可以将人口密度作为一个隐喻,描述生活的拥挤和忙碌:
在这座城市的胸膛, 人口密度编织着繁忙的网, 每一寸土地, 都承载着无数的梦想和希望。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拥挤的地铁站,人们匆匆忙忙地进出车厢,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高人口密度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群的嘈杂声和交通的喧嚣。
在不同语言中,“人口密度”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概念是相似的。例如,在法语中,这个概念被称为“densité de population”,在西班牙语中则是“densidad de población”。
通过对“人口密度”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个词汇不仅是地理学和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它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人口密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现象,并在个人决策中考虑到这一因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个词汇的多样用法和深层含义,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密】
(形声。从山,宓(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引证】
《说文》-密,山如堂者。 、 《尸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
4.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