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2:52
词汇“剽窃”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指未经允许而擅自使用他人的思想、作品、发明等,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带有强烈的负面含义,因为它涉及到不诚实和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
“剽窃”的字面意思是抄袭或盗用,通常指在学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未经原作者同意,直接复制或稍作修改后使用他人的作品。
“剽窃”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军事上的掠夺行为有关,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文化和学术领域的抄袭行为。
在,尊重知识产权和原创性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因此,剽窃行为在社会中受到严厉的谴责。
提到“剽窃”,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诚实、欺骗和道德败坏。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愤怒和失望。
在学术生涯中,我曾遇到过同学因剽窃而被处罚的情况,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原创性和诚信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剽窃”:
在知识的海洋里,
有人选择航行,有人选择剽窃。
航行者收获智慧,
剽窃者终将沉没。
提到“剽窃”,我可能会联想到法庭的场景,或者是学术会议上的尴尬时刻。视觉上,可能会想到被揭露的剽窃者面红耳赤的样子。
在英语中,“剽窃”对应的词汇是“plagiarism”,在西方文化中同样被视为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剽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学术和创作活动中要保持诚信和原创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剽窃”这个词对于维护学术和道德标准至关重要。
1.
【剽】
(形声。从力,票声。本义:抢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书多以剽为之。-勡,劫人也。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勡吏而夺之金。 、 《史记·酷吏传》。索隐:劫也。-俱攻剽为群盗。
【组词】
剽掠、 剽攻、 剽拂、 剽夺、 剽虏、 剽伤
2.
【虏】
(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虏,获也。 、 《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献民虏者操右袂。 、 《史记·项羽本纪》-且为所虏。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虏楚将屈匄。 、 《战国策·燕策》-虏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