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8:44
“仪制”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套规范的礼仪制度,包括仪式、礼节、规矩等,用以指导人们在特定场合下的行为和举止。它强调的是一种正式的、有序的、符合传统或官方规定的礼仪形式。
在文学中,“仪制”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宫廷或官方场合的正式礼仪,如《红楼梦》中对贾府日常礼仪的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传统或官方仪式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人类学或社会学中,“仪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用以分析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同义词中,“礼仪”和“礼节”更侧重于个人行为的具体表现,而“规矩”则更广泛地指代社会或团体中的行为准则。反义词则表达了与“仪制”相对的非正式或不规范的状态。
“仪制”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仪”指的是仪式或仪态,“制”则指的是制度或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正式礼仪制度的专业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仪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也反映了社会对秩序和规范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些传统仪制已经不再适用,但“仪制”的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社交活动。
对于我来说,“仪制”这个词带有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仪式和官方场合的严谨。这种联想可能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加传统婚礼时体验到了“仪制”的重要性。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顺序,这不仅增加了仪式的庄重感,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仪制”:
金殿之上,仪制森严,
百官齐拜,礼乐悠扬。
想象一下古代宫廷的场景,金碧辉煌的宫殿,官员们整齐的队列,以及伴随着的庄严音乐,这些都是“仪制”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和英国,也有类似的“仪制”概念,分别体现在茶道和皇室仪式中。这些文化中的“仪制”同样强调了仪式的正式性和传统的重要性。
通过对“仪制”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维护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个词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在现代生活中更加注重礼仪和规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仪制”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词汇量,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