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05
服丧:指在亲属去世后,按照传统*俗或法律规定,穿戴特定的服饰,进行一段时间的哀悼和纪念活动。这种行为通常涉及穿着素色的衣物,避免娱乐活动,以及参与一些**或仪式性的活动。
服丧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服"指穿戴,"丧"指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化和地区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通过特定的服饰和行为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基本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服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俗,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情感的一种表达。在某些社会中,服丧期间的行为准则非常严格,而在其他社会中则相对宽松。
服丧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对逝者深深的怀念。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在讨论相关话题时的语气和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服丧可能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亲人去世后,遵守服丧的*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悲伤,找到一种情感上的慰藉。
在诗歌中,服丧可以被用来创造一种哀伤的氛围:
月光下,她身着素衣, 静静地守在墓旁, 心中的哀思,如夜风轻拂, 服丧的日子,漫长而寂静。
服丧可能让人联想到黑白照片中的素色服饰,或者是哀乐中的低沉旋律。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进一步强化了服丧的悲伤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服丧的形式和持续时间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传统文化中,服丧通常持续三年,而在西方文化中,服丧的时间可能较短。
服丧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死亡的态度,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对哀悼仪式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服丧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俗和情感表达。
1.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