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5:53
易手: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容易地转移或改变所有权”,通常用于描述财产、公司、职位等从一个所有者或控制者转移到另一个的过程。
“易手”一词源于汉语,由“易”和“手”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易”有改变、交换的意思,“手”则指所有权或控制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财产或控制权的转移。
在**文化中,“易手”常常与家族企业的传承、房地产交易等社会经济活动相关联。它反映了社会中财产和权力的流动和变化。
“易手”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不稳定或变化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失去控制或稳定性的感觉,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财产或职位时。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证过家族企业的易手,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更是一个情感和家族历史的转折点。
在诗歌中,“易手”可以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岁月易手,青春不再, 世事如棋,局局新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争中城市易手的画面,战火纷飞,旗帜更迭。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变化明显的曲子,象征着控制权的转移。
在英语中,“change of hands”或“transfer of ownership”可以对应“易手”的概念。不同文化中,对于财产和权力的转移有着不同的法律和社会规范。
“易手”这个词在描述财产和控制权转移时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类情感变化的重要符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易手”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1.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