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9:42
词汇“周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周布”这一词汇的分析:
“周布”字面意思是指广泛分布或普遍存在的状态。其中,“周”可以理解为周全、周到,而“布”则有分布、布置的含义。结合起来,“周布”可以理解为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各个方面或区域都有所体现或存在。
由于“周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周布”来描述某种事物的广泛分布,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周布”的使用频率极低,以下示例句子可能并不常见:
“周布”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事物的分布状态。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可能因为其表达方式的局限性而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周布”可能被用来强调某种现象的普遍性或广泛性。然而,由于其不常用,它在现代社会文化中的影响非常有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因为它不是一个情感色彩浓厚的词汇。它更多地被用于描述客观事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周布”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或专业文献中,用于描述某种现象的广泛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周布”用于描述某种抽象概念的普遍性,例如:“爱与和平的理念周布于每个人的心中。”
由于“周布”的抽象性,它可能不会直接引起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它更多地与思维和概念相关联。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周布”的词汇,因为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描述广泛分布的概念时,不同语言可能会使用其他更常见的词汇。
“周布”是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它主要用于描述事物的广泛分布或普遍存在。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很低,因此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很少遇到。尽管如此,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寻找更常用的表达方式。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