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8:34
“略卖”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以不正当的手段或方式进行买卖,通常涉及欺骗、偷窃或非法交易。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某些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出现。
在文学作品中,“略卖”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社会中的一些不法商贩的行为,如《水浒传》中就有描述梁山好汉们如何对付那些略卖人口的恶霸。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法律或历史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
“略卖”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略”(意为掠夺、夺取)和“卖”(意为出售)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那些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物并进行交易的行为。
在**古代社会,略卖人口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尤其在人口买卖较为普遍的时期。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人的基本权利,也破坏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秩序。
提到“略卖”,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黑暗、不公和犯罪。这个词汇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让人感到不安和愤怒。
在现实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与“略卖”直接相关的情况,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会接触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略卖”用于描述一种道德沦丧的社会现象:
在那黑暗的角落,
略卖的声音悄然响起,
人性的光辉被贪婪吞噬,
正义的呼声在风中飘摇。
想象一幅画面:昏暗的街角,一群人低声交谈,眼神闪烁着不怀好意的光芒,这可能就是“略卖”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的交谈声和隐秘的交易。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略卖”的词汇,但类似的非法交易行为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如英语中的“trafficking”或“illegal trade”。
通过对“略卖”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所蕴含的负面意义和社会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批判社会中的不法行为,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批判性思维。
1.
【略】
(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略,经略土地也。 、 《左传·昭公七年》-天子经略土地,定城国,制诸侯。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