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04:25
“生来”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的某种特质、状态或条件。它强调的是与生俱来的、不受后天影响的特性。
在文学中,“生来”常用于描述人物的天赋或命运,如“他生来就是个音乐家”。在口语中,它可能用于表达某种固有的特质,如“她生来就有一副好嗓子”。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或遗传学,它可能指代遗传因素决定的特性。
同义词“天生”强调自然赋予的特质,而“与生俱来”则更强调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特性。反义词“后天”则指通过学*和经验获得的特质。
“生来”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文化中,“生来”常与命运和宿命论联系在一起,强调某些特质是命中注定的。这种观念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尤为常见,如《易经》中的“天命”概念。
“生来”这个词给人一种宿命感和不可改变的感觉,有时会带来一种无奈或接受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天赋和特殊才能,激发对个人潜力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生来就对数字极其敏感,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数学才能。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来”这个词的实际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生来”:
生来就有一颗探索的心,
无论风雨,无论远近,
追寻着那未知的星辰,
在生命的旅途中,永不停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婴儿在阳光下微笑的画面,象征着“生来”的纯真和天赋。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表达“生来”的温柔和宁静。
在英语中,“生来”可以对应为“born with”或“inherent”。例如,“She was born with a talent for music”(她生来就有音乐天赋)。不同文化中对“生来”的理解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
通过对“生来”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描述个人特质和命运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天赋和宿命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使用“生来”可以帮助更生动地描绘人物和情境。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