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3:57
温血动物:温血动物是指那些能够维持相对恒定体温的动物,无论外界环境温度如何变化。这类动物通常具有较高的代谢率,能够通过内部机制调节体温,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常见的温血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温血动物常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力、恒定性和适应性。例如,在描述一个坚韧不拔的角色时,可能会用温血动物来比喻。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温血动物一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提到,通常是为了区分于冷血动物,强调某生物的恒温特性。
专业领域:在生物学和动物学中,温血动物是一个基础概念,用于分类和研究动物的生理机制。
同义词:恒温动物
反义词:冷血动物(变温动物)
词源:温血动物一词源自对动物生理特性的描述,强调其能够维持恒定体温的能力。
演变: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对温血动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个词也逐渐成为生物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在某些文化中,温血动物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在西方文化中,鸟类常常象征自由和灵魂。
温血动物给人以生命力和活力的感觉,联想可能包括温暖、恒定和适应性。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温血动物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照顾宠物,如猫和狗,因为它们需要特定的环境温度来维持健康。
在诗歌中,可以将温血动物比喻为不屈不挠的精神:
像温血的鹰, 在寒风中展翅, 不畏严冬, 只为那一抹春光。
视觉:想象一只鹰在寒冷的天空中翱翔,羽毛在阳光下闪耀。
听觉:听到鸟鸣声,感受到清晨的生机。
在不同语言中,温血动物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相似的,都指能够维持恒定体温的动物。
温血动物这个词汇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理解动物的生理机制和适应性。在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动物互动和照顾它们。在文学和艺术中,温血动物可以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增加作品的深度和多样性。
1. 【温】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4.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