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58
岌岌不可终日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情况非常危急,以至于一天都无法维持下去。它强调了一种极端的紧迫感和不稳定性,暗示着某种危机或灾难即将来临,使得当前的状态无法持续。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绘紧张的情节或人物的内心状态,如在描述战争、灾难或政治危机时。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个人的困境或紧迫的情况,例如工作压力、财务危机等。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政治分析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战略上的紧迫性。
同义词:危在旦夕、千钧一发、迫在眉睫 反义词:安如泰山、稳如磐石、固若金汤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紧急程度和稳定性上有所不同,但都与“岌岌不可终日”在情感色彩上形成对比。
“岌岌不可终日”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紧急和危机状态的描述传统。
在**文化中,这个词汇常与危机管理和应急准备相关联,反映了社会对于危机处理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它也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紧急情况,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紧迫和焦虑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危机时刻的紧张氛围和快速决策的需要。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安全感和稳定性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面临重大挑战时的感受,如在职业发展、家庭关系或健康问题上的紧迫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岌岌不可终日,每一盏灯下,都是一颗不安的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紧急疏散或灾难现场的画面,人们的表情紧张,动作迅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警报声、急促的脚步声或紧张的对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n the brink of collapse" 或 "hanging by a thread",它们在描述紧急状态和危机感上与“岌岌不可终日”相似。
“岌岌不可终日”这个词汇在描述紧急和危机状态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情况的紧迫性,还激发了人们对安全和稳定的深层次需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而国力既殚,纷争未息,政治搁滞,百业凋零,仅就对内而言,已~。
1.
【岌】
(形声。从山,及声。本义:山高;高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岌,山高貌。
【组词】
岌嶷、 岌峨
2.
【岌】
(形声。从山,及声。本义:山高;高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岌,山高貌。
【组词】
岌嶷、 岌峨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可】
5.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
6.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