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8:02
词汇“柳下道儿”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柳下”可能指的是柳树下的地方,“道儿”则可能指的是道路或者途径。将两者结合,“柳下道儿”可能指的是柳树下的道路或者途径。
由于“柳下道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柳下”和“道儿”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场景或地点。
在**文化中,柳树常常与离别、思念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柳下道儿”可能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离别的场景或者思念的地方。
由于这个词汇不太常用,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个人日记中,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描述一个特别的场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柳下道儿,风轻轻吹过,带走了昨日的忧愁。”
由于“柳下道儿”是一个较为特定的中文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柳下道儿”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用来描绘一个宁静、浪漫的场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文的细腻和美感。
1.
【柳】
(形声。从木,丣(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同本义 ,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引证】
《说文》-桺,小杨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 、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组词】
柳花、 柳黄、 柳陌花街、 柳绿、 柳眼、 柳下、 柳火、 柳市、 柳巷
2.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3.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