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3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38:29
武火:在中文里,“武火”通常指的是烹饪时使用的高温火候,与“文火”相对。文火是指低温慢煮,而武火则是快速加热,以达到迅速煮熟或煮沸的效果。
“武火”一词源于**传统的烹饪术语,其字面意思与武术中的“武”字相呼应,强调力量和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也被用于比喻其他领域中的激烈或迅猛行为。
在文化中,烹饪是一门艺术,火候的掌握是烹饪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火的使用体现了人对食物快速烹饪的重视,以及对效率和速度的追求。
“武火”这个词给人一种强烈、迅速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热情、活力和动力。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快速行动和高效成果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武火”来形容那些需要迅速解决的问题,或者在烹饪时提醒自己使用高温快速烹饪食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如同武火般的热情,燃烧在心间,驱散了寒冷的夜。”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武火”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烹饪术语来描述高温快速烹饪的方法。
“武火”这个词不仅在烹饪中有其特定的应用,还可以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用来比喻激烈或迅速的行为。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用法,可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使我的描述更加生动和准确。
1.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