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5: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5:47:09
词汇“取意”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理解或领悟某事物的意义、含义或意图。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取意”进行深入分析:
“取意”字面意思是从某个事物中提取或理解其意义。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涉及到对文本、艺术作品、行为或任何形式的表达进行深入解读,以理解其背后的意图或深层含义。
“取意”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取意”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相联系,强调通过深入理解事物来获得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也与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学相关联。
“取意”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思和探索的欲望。它让我联想到深入挖掘事物本质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和思考态度。
在我的学经历中,“取意”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学术文章和深奥的哲学概念。它提醒我在阅读和学时,不应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探索。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取意”:
在字里行间寻觅,
取意于无声的诗行,
情感的涟漪,
在心湖中荡漾。
“取意”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深邃的图书馆和安静的阅读角落,以及那些在寂静中思考和领悟的时刻。
在英语中,“取意”可以对应为“grasp the meaning”或“comprehend the intent”,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取意”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对事物表面的理解,更强调深入挖掘和领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学的能力。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