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2:2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2:26:38
停灵: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将死者的遗体暂时安置在某处,以便进行守灵、告别仪式或其他相关活动。在**传统文化中,停灵通常发生在丧事期间,遗体被安置在家中或殡仪馆,供亲友前来吊唁。
停灵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停”和“灵”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停”意味着停留、安置,“灵”则指灵魂或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使用上更加专业化。
在*传统文化中,停灵是一个重要的丧葬仪式,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慰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俗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有所变化,但基本的精神内涵依然存在。
停灵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哀伤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死亡、离别和哀悼,是人们在面对生命终结时的一种情感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亲友去世,参与过停灵仪式。那是一个充满哀伤和回忆的时刻,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在诗歌中,可以将“停灵”融入到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中:
在停灵的静谧中,
灵魂悄然离去,
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
和对生命深深的敬畏。
停灵的场景往往让人联想到昏暗的灯光、低沉的哀乐和肃穆的氛围。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停灵仪式的独特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丧葬仪式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遗体可能会在教堂或殡仪馆中停放,供亲友前来告别,这一过程可能被称为“viewing”或“visitation”。
停灵这个词汇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个丧葬仪式的名称,更是对生命和死亡深刻思考的象征。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理解,我更加珍惜生命,也对死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