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5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58:57
停火:字面意思是指在军事冲突中,交战双方暂时停止战斗的行为。基本含义是指在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双方同意暂时停止敌对行动,以达成某种协议或进行谈判。
停火一词源于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非军事领域,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暂时停止冲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停火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如在节日或纪念日期间的停火,象征着和平与团结。
停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代表着和平与希望。联想可能包括宁静的战场、和解的场景和未来的可能性。
在个人生活中,停火可以用于描述任何形式的冲突解决,如在工作场所的争执中寻求妥协。
在诗歌中,停火可以被描绘为“战火中的玫瑰”,象征着在混乱中寻找美丽和和平。
停火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战场画面,或是和平音乐中的和谐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ceasefire”和法语中的“trêve”,停火的概念基本相同,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停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和平与和解的象征。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冲突中也有寻求和平的可能性。
1.
【停】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也。 、 《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潢汙行潦之水。 、 唐·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琵琶声停欲语迟。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余亦停弗上。 、 清·方苞《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
【组词】
停床、 停市、 停刑、 停步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