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5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55:18
出牧: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开始放牧”,通常指牧民或农民将牲畜带到户外或草原上进行放牧的行为。在农业社会中,出牧是日常生产活动的一部分,标志着一天放牧生活的开始。
出牧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出”(出去)和“牧”(放牧)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词汇已经存在,随着农业社会的发展,这一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
在以畜牧业为主的社会中,出牧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文化中,出牧还可能与特定的节日或仪式相关联。
出牧往往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广阔的草原和勤劳的牧民。它传递出一种自然、朴素和勤劳的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出牧可能与童年在乡村的记忆相关,或是旅行时在草原上看到的牧民生活。
在诗歌中,可以将出牧描绘为一幅生动的画面:“晨曦微露,牧歌悠扬,牛羊成群,踏着露珠,走向无垠的草原。”
出牧的场景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广阔的草原和牧民的背影,或是通过音乐传达清晨的宁静和牧歌的悠扬。
在不同文化中,出牧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开始放牧——是普遍的。例如,在蒙古文化中,出牧是游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牧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农业活动,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对特定文化背景的理解。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