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0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2:24
“寐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梦中的话语”。它指的是人在睡眠中,特别是在做梦时,无意识地说出的话语或发出的声音。这种语言通常是无逻辑的、片段的,反映了梦者的内心世界或潜意识。
“寐”字古汉语中指睡眠,“语”即话语。两者结合形成了“寐语”,其词源清晰,演变过程中含义相对稳定,主要用于描述睡眠中的言语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梦境被认为是通往内心世界和未来预兆的窗口。因此,“寐语”有时被赋予神秘色彩,被认为是潜意识或灵魂的表达。
“寐语”给人一种神秘和深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梦境的不可预测性和潜意识的复杂性。这种词汇常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在睡眠中说出了有趣的“寐语”,这可能会成为家人或朋友间的趣谈,增添生活的乐趣。
在诗歌中,“寐语”可以被用来象征未知的内心世界:
夜幕低垂,星辰闪烁, 寐语如风,穿越梦境的河。 潜意识深处,秘密交织, 在无声的夜里,诉说着未知的歌。
在英语中,“寐语”可以对应为“sleep talking”或“somniloquy”。不同文化中,对睡眠中言语行为的解释和重视程度各不相同。
“寐语”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神秘感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睡眠中的言语行为,还触及了潜意识和内心世界的深层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多样性。
1.
【寐】
(形声。本义:睡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寐,卧也。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 、 《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 、 《国语·晋语》-归寝不寐。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资治通鉴·唐纪》-门卒方熟寐。 、 宋·范仲淹《渔家傲》-人不寐。 、 明·魏禧《大铁椎传》-子灿寐而醒。 、 《聊斋志异·狼三则》-乃悟前狼假寐。
【组词】
夜不能寐;梦寐(睡梦)以求;寐息(睡眠;卧息、 寐寤、 寐觉
2.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