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3:16
寐魇(mèi y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睡眠中遭遇的噩梦或梦魇。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睡眠状态,其中个体经历到恐怖、焦虑或压迫感的梦境,有时甚至可能导致身体无法动弹,即俗称的“鬼压床”。
寐魇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寐”指睡眠,“魇”指梦魇或噩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寐魇有时被认为是超自然现象,可能与鬼神有关。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更多地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来解释寐魇。
寐魇通常带来负面情感,如恐惧、焦虑和无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孤独,以及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个人可能在经历寐魇后,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睡眠环境和心理健康,寻求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在诗歌中,寐魇可以被用来描绘一种深层的恐惧或内心的挣扎:
夜幕低垂,寐魇缠身, 梦中的我,无力挣脱。 黑暗中,恐惧如影随形, 心灵的角落,无声呐喊。
寐魇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寂静的夜晚,以及心跳加速的声音。视觉上,可能联想到模糊的影子或恐怖的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寐魇的解释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梦魇可能更多地与心理压力和焦虑相关。
寐魇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睡眠现象,也反映了人类对恐惧和未知的普遍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寐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寐】
(形声。本义:睡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寐,卧也。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 、 《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 、 《国语·晋语》-归寝不寐。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资治通鉴·唐纪》-门卒方熟寐。 、 宋·范仲淹《渔家傲》-人不寐。 、 明·魏禧《大铁椎传》-子灿寐而醒。 、 《聊斋志异·狼三则》-乃悟前狼假寐。
【组词】
夜不能寐;梦寐(睡梦)以求;寐息(睡眠;卧息、 寐寤、 寐觉
2.
【魇】
(形声。从鬼,厌声。本义:梦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惊叫)。
同本义。
【引证】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犹疑在波涛,怵惕梦成魇。
【组词】
魇魔、 魇梦、 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