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7:56
炙热(zhì rè)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像被火烤一样热”,通常用来形容温度非常高,或者比喻情感、气氛等非常热烈、强烈。
“炙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炙”字原意为烤肉,引申为高温、热烈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炙热”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高温或热烈的情境。
在文化中,“炙热”常与夏季、太阳等元素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生命力、热情和活力。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能用来形容某个时期或的热烈程度。
“炙热”这个词给我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联想,如烈日下的沙漠、燃烧的火焰,以及人们热情洋溢的场景。它让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和动力。
在旅行中,我曾体验过沙漠中的炙热天气,那种热浪扑面而来的感觉至今难忘。这种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炙热”这个词的含义。
诗歌: 炙热的阳光下, 沙漠如金色的海洋, 每一粒沙, 都是时间的见证。
在英语中,“炙热”可以对应为“scorching”或“blazing”,它们在形容天气或情感时也有类似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于“炙热”的感受和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相通的。
通过对“炙热”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高温,也表达了情感上的热烈和强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炙】
(会意。从肉从火。小篆字形,肉在火上烤。本义: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炮当作灼。-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 、 《颜氏家训》-火傍作庶为炙字,凡傅于火曰燔,母之而加于火曰炙,裹而烧者曰炮。柔者炙之,乾者燔之。 、 《礼记·曲礼》。疏:“火灼曰炙。”-毋嘬炙。 、 《礼记·礼运》-以烹以炙。 、 《史记·刺客传》-置匕首鱼炙之腹中。 、 《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 、 《乐府诗集·西门行》-饮醇酒,炙肥牛。
【组词】
炙煿、 炙肉、 炙羊、 炙鼠、 炙鱼
2.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