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2:21
力持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力量或努力来维持或支持某事物。基本含义是指坚定不移地支持或维护某人、某事或某种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力持 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物坚定地支持正义或朋友,如“他力持正义,不畏强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支持,如“我会力持你到底”。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力持 可能指坚持某种法律观点或政策。
力持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力”和“持”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力”指力量,“持”指保持或维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通过力量或努力来维持或支持某事物。
在文化中,力持** 常与忠诚、坚定和勇气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在困难或挑战面前不退缩的行为。
力持 这个词给我带来坚定和可靠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人,这种联想增强了我的决心和毅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力持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我力持团队成员,确保我们共同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力持:
在风雨中,我力持信念,
如同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力持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坚固的岩石和坚定的眼神。在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风雨中,坚定不移。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坚定的脚步声和有力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力持 可以对应为 "stand firm" 或 "uphold"。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即坚定地支持或维护某事物。
力持 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传达了坚定和可靠的情感,还强调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的勇气。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个词,以及它在文化和个人经历中的重要性。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