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4:20
大笔如椽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大笔像椽子一样”,比喻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磅礴。椽子是古代建筑中支撑屋顶的木条,大笔如椽形容笔力强劲,如同支撑房屋的椽子一样坚实有力。
大笔如椽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大笔如椽,小笔如针。”原意是形容笔的大小和形状,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文笔的雄健和文章的气势。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和文学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大笔如椽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文笔力量和文章气势的推崇。在古代,能写出大笔如椽的文章往往被视为文坛巨匠,受到社会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力量和气势的联想,让人想到雄浑的书法和文章,激发人们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学*和工作中,我常常用这个成语来鼓励自己写出有力量的文章,也希望自己的表达能够像大笔如椽一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大笔如椽挥洒间,字字珠玑映日边。”
想象一位书法家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每一笔都显得力透纸背,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大笔如椽的力量和美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pen as mighty as a spear”,但这种表达不如大笔如椽来得形象和富有文化内涵。
大笔如椽 这个成语不仅形容了文笔的雄健,也体现了对文学和艺术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们要追求有力量的表达,让自己的文字和思想能够深入人心。
~指端揽,贝叶行间才数点。
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椽】
(形声。从木,彖(tuàn)声。本义:承屋瓦的圆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椽,榱也。 、 《左传·桓公十四年》-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 《韩非子·五蠹》-采椽不斫。 、 杜牧《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椽杙、 椽桷、 椽笔、 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