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0:31
词汇“大人不曲”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大人”通常指成年人或地位高的人,“不曲”可以理解为不弯曲、不扭曲,引申为正直、不偏不倚。因此,“大人不曲”可以理解为指成年人或地位高的人应该保持正直、不偏不倚的态度。
由于“大人不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大人”和“不曲”两个词汇组合而成,强调成年人的正直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正直和廉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大人不曲”这样的词汇符合这种文化背景,强调领导者和成年人的道德品质。
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领导者的品质时使用这个词汇,强调正直和公正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大人不曲心如镜,照见世间万象清。”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强调正直和公正的价值观是普遍的。
“大人不曲”这个词汇强调了正直和公正的重要性,符合*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怵迫之徒兮,或趋东西,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