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1:15
狼狈不堪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像狼和狈那样,因为受到惊吓或困境而显得非常慌乱和无助。基本含义是指处境非常困难,状态极其糟糕,无法自拔。
狼狈不堪 源自古代传说,狼和狈是两种野兽,据说它们在一起时会互相帮助,但一旦分开就会显得非常狼狈。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的无助状态。
在文化中,狼狈不堪常用来形容人在逆境中的状态,反映了人对困境和挑战的认知和态度。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无助、慌乱和困境。在表达时,常用来强调情况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例如,某次重要的面试前夜,我因为准备不足而感到狼狈不堪,最终影响了面试的表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交加夜,行人狼狈不堪,唯有心中灯,照亮前行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暴雨中狼狈奔跑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和雨滴的拍打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in a sorry state" 或 "in a mes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困境和无助感。
狼狈不堪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在困境中的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
东汉末年,曹操骗杀西凉刺史马腾,马腾的儿子马超率军为父报仇,被曹操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马超杀死凉州刺史韦康自立为“征西将军”,韦康的部下联合曹操进攻马超,让马超腹背受敌,十分狼狈,只好投奔刘备
1.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
2. 【狈】 传说中的一种兽,狼属。前腿特别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没有狼,它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狼狈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堪】
(形声。从土,甚声。本义:地面高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堪,地突也。谓土之坟起者。 、 《庄子·大宗师》-堪坏得之,以袭昆仑。
【组词】
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