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2:3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2:31:30
“气不愤”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心中的愤怒无法平息。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非常愤怒,无法释怀或接受。
“气不愤”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强烈愤怒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愤怒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平息。因此,“气不愤”在社会背景中常常与寻求公正和解决冲突的行为相关联。
“气不愤”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失望和挫败。这种情绪可能会激发人们采取行动,寻求改变或解决问题。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背叛,可能会感到“气不愤”,并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心中气不愤,星辰见证我,誓要寻真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thing with anger”或“burning with resentment”,都表达了无法平息的愤怒情绪。
“气不愤”这个词汇在表达强烈愤怒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情绪的强度,还暗示了行动的可能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